1-A 题型题量评分标准
初级经济法基础教程2022
讲师:贾永红
479 小节 已有 57218 人学过 2021.12.27 推出
《经济法基础》科目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于会计核算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看着内容比较简单,但记忆量很大。 该科目考点覆盖范围广、但难度不大。重点章节分值比重大、核心考点命题频率高。计算性题目选项中大多会给出计算过程,对于税法部分,考核计算性题目时会直接给出税率,个别题会涉及税率的考核。
  • 第一章:总论
  • 1-A 题型题量评分标准
  • 1-B 教材框架
  • 1-C 命题特点与复习方法
  • 1-D 新大纲讲解
  • 1-1 法的本质与特征
  • 1-2 法律关系的构成
  • 1-3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 1-4 法律关系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 1-5 习题演练
  • 1-6 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 1-7 法律关系客体
  • 1-8 法律事实
  • 1-9 注意事项及习题演练
  • 1-10 法的形式
  • 1-11 法律效力等级及其适用规则
  • 1-12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 1-13 第1节习题演练(1)
  • 1-14 第1节习题演练(2)
  • 1-15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 1-16 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 1-17 仲裁机构与仲裁协议
  • 1-18 习题演练
  • 1-19 仲裁裁决
  • 1-20 仲裁考点总结(1)
  • 1-21 仲裁考点总结(2)
  • 1-22 习题演练
  • 1-23 民事诉讼适用范围
  • 1-24 合议制度和回避制度
  • 1-25 公开审判制度
  • 1-26 两审终审制度
  • 1-27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 1-28 习题演练(1)
  • 1-29 习题演练(2)
  • 1-30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 1-31 诉讼时效期间的确定
  • 1-32 诉讼时效期间中止
  • 1-33 诉讼时效中断
  • 1-34 习题演练
  • 1-35 调解、判决和执行
  • 1-36 民事诉讼与仲裁对比
  • 1-37 归纳总结
  • 1-38 行政复议的当事人与行政复议机关
  • 1-39 行政复议范围
  • 1-40 征税行为必经复议
  • 1-41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 1-42 习题演练
  • 1-43 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
  • 1-44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的特殊规定
  • 1-45 行政复议的审查
  • 1-46 行政复议决定种类
  • 1-47 总结
  • 1-48 习题演练
  • 1-49 行政诉讼范围与管辖
  • 1-50 行政诉讼起诉和受理
  • 1-51 行政诉讼审理和判决
  • 1-52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比
  • 1-53 时间相关规定总结
  • 1-54 法律责任
  • 1-55 习题演练(1)
  • 1-56 习题演练(2)
  • 1-57 习题演练(3)
  • 1-58 章节练习单选题(1)
  • 1-59 章节练习单选题(2)
  • 1-60 章节练习多选题(1)
  • 1-61 章节练习多选题(2)
  • 1-62 章节练习判断题
  • 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
  • 2-1 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 2-2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 2-3 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 2-4 习题演练
  • 2-5 会计核算内容、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
  • 2-6 原始凭证
  • 2-7 习题演练
  • 2-8 记账凭证
  • 2-9 会计账簿
  • 2-10 财产清查
  • 2-11 财务会计报告
  • 2-12 会计档案的内容
  • 2-13 会计档案的归档、移交、外借、保管期限
  • 2-14 保管期满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 2-15 习题演练
  • 2-16 特殊情况下会计档案的处置
  • 2-17 会计档案习题演练
  • 2-18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 2-19 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
  • 2-20 不相容职务包括内容
  • 2-21 政府监督
  • 2-22 社会监督主体
  • 2-23 审计报告的要素与类型
  • 2-24 注册会计师发表各类意见的情形
  • 2-25 总结
  • 2-26 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 2-27 代理记账
  • 2-28 会计岗位设置
  • 2-29 会计人员包括的对象
  • 2-30 终身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情形
  • 2-31 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 2-32 会计工作交接
  • 2-33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
  • 2-34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2-35 归纳总结
  • 2-36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
  • 2-37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 2-38 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 2-39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
  • 2-40 伪造、变造、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法律责任
  • 2-41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 2-42 习题演练
  • 2-43 不定项选择题
  • 2-44 第2章习题单选题(1)
  • 2-45 第2章习题单选题(2)
  • 2-46 第2章习题多选题(1)
  • 2-47 第2章习题多选题(2)
  • 2-48 第2章习题判断题(1)
  • 2-49 第2章习题判断题(2)
  • 2-50 第2章习题不定项选择题(1)
  • 2-51 第2章习题不定项选择题(2)
  • 2-52 第2章习题不定项选择题(3)
  •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及第1-2章新增内容补充)
  • 3-1 法的分类和渊源(补充前2章内容)
  • 3-2 法的效力范围
  • 3-3 其他考点的梳理
  • 3-4 法人的分类
  • 3-5 法定代表人
  • 3-6 法人解散、终止、清算、分支机构
  • 3-7 营利法人
  • 3-8 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 3-9 非法人组织
  • 3-10 自然人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比较
  • 3-11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 3-12 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 3-13 代理记账机构新增内容
  • 3-14 会计机构负责人具备的条件
  • 3-15 各种会计师应具备的条件
  • 3-16 支付结算服务组织(正式开始第三章)
  • 3-17 支付结算的要求
  • 3-18 银行结算账户概念和种类
  • 3-19 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 3-20 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 3-21 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 3-22 基本存款账户
  • 3-23 一般存款账户与专用存款账户
  • 3-24 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 3-25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及业务范围、开户方式
  • 3-26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证明文件
  • 3-27 可疑交易类型
  • 3-28 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 3-29 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 3-30 票据分类
  • 3-31 票据当事人
  • 3-32 票据行为--出票
  • 3-33 票据行为--背书(1)
  • 3-34 票据行为--背书(2)
  • 3-35 票据行为--承兑
  • 3-36 票据行为--保证
  • 3-37 习题演练
  • 3-38 票据权利的概念和分类
  • 3-39 票据权利的取得
  • 3-40 票据权利的行使与保全
  • 3-41 票据权利丧失补救
  • 3-42 票据权利时效
  • 3-43 习题演练
  • 3-44 票据责任
  • 3-45 票据追索
  • 3-46 习题演练
  • 3-47 银行汇票(1)
  • 3-48 银行汇票(2)
  • 3-49 银行汇票习题
  • 3-50 商业汇票种类和适用范围
  • 3-51 商业汇票的出票
  • 3-52 商业汇票的承兑
  • 3-53 商业汇票的贴现(1)
  • 3-54 商业汇票的贴现(2)
  • 3-55 习题演练
  • 3-56 商业汇票的到期处理
  • 3-57 习题演练
  • 3-58 银行本票
  • 3-59 习题演练
  • 3-60 支票种类与出票
  • 3-61 支票签发要求
  • 3-62 支票的付款及总结
  • 3-63 汇兑
  • 3-64 委托收款
  • 3-65 银行卡的分类
  • 3-66 银行卡的申领、注销、挂失和追偿
  • 3-67 贷记卡
  • 3-68 习题演练
  • 3-69 银行卡收单(1)
  • 3-70 银行卡收单(2)
  • 3-71 网上银行
  • 3-72 条码支付
  • 3-73 支付服务的种类
  • 3-74 支付账户
  • 3-75 预付卡(1)
  • 3-76 预付卡(2)
  • 3-77 支付结算纪律
  • 3-78 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
  • 3-79 票据欺诈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 3-80 不定项选择题
  • 第四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
  • 4-1 考情分析
  • 4-2 税收法律关系
  • 4-3 税法要素
  • 4-4 习题演练
  • 4-5 增值税纳税人
  • 4-6 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货物与劳务
  • 4-7 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服务(交邮电建)
  • 4-8 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服务(金融服务)
  • 4-9 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服务(现、生)
  • 4-10 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进口贷物
  • 4-11 非经营活动的界定
  • 4-12 视同销售货物
  • 4-13 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 4-14 混合销售与兼营
  • 4-15 不征收增值税项目
  • 4-16 增值税税率
  • 4-17 从征税范围角度对税率进行总结
  • 4-18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的相关政策总结
  • 4-19 征收率的特殊规定
  • 4-20 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整体思路
  • 4-21 一般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
  • 4-22 核定销售额
  • 4-23 商业折扣与以旧换新增值税的计算
  • 4-24 包装物押金增值税的处理
  • 4-25 其他特殊销售
  • 4-26 营改增行业的销售额的规定(1)
  • 4-27 营改增行业的销售额的规定(2)
  • 4-28 进项税额要点提示
  • 4-29 进项税额凭票抵扣
  • 4-30 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规定
  • 4-31 接受国内旅客运输进项税额抵扣
  • 4-32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 4-33 进项税额抵扣的特殊规定(1)
  • 4-34 进项税额抵扣的特殊规定(2)
  • 4-35 不定项选择题
  • 4-36 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 4-37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 4-38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免税项目
  • 4-39 营改增试点税收优惠
  • 4-40 习题演练
  • 4-41 增值税即征即退
  • 4-42 跨境行为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规定
  • 4-43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4-44 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 4-45 专用发票的联次、用途及领购
  • 4-46 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 4-47 不定项选择题
  • 4-48 消费税纳税人
  • 4-49 消费税税目
  • 4-50 习题演练
  • 4-51 消费税税率
  • 4-52 消费税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 4-53 习题演练
  • 4-54 消费税从量定额和复合计征的计算方法
  • 4-55 习题演练
  • 4-56 生产后直接销售的应税消费品
  • 4-57 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征税范围
  • 4-58 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从价定率
  • 4-59 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复合计征
  • 4-60 委托加工征税范围
  • 4-61 委托加工应纳税额的计算
  • 4-62 进口环节征税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 4-63 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 4-64 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 4-65 卷烟批发环节税务处理规定
  • 4-66 已纳消费税的扣除范围
  • 4-67 已纳消费税的扣除的计算
  • 4-68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 4-69 不定项选择题
  • 4-70 城建税
  • 4-71 教育附加费
  • 4-72 车辆购置税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 4-73 车辆购置税计税依据
  • 4-74 车辆购置税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4-75 关税纳税人与税率
  • 4-76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 4-77 关税完税价格
  • 4-78 关税的税收优惠
  • 4-79 关税征收管理
  • 第五章:所得税法律制度
  • 5-1 考情分析
  • 5-2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 5-3 征税对象和税率、所得来源地的确认
  • 5-4 企业所得税计算思路
  • 5-5 销售货物收入
  • 5-6 提供劳务收入等
  • 5-7 特殊收入的确认
  • 5-8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 5-9 扣除项目范围
  • 5-10 工资与工资附加费的扣除
  • 5-11 保险费扣除规定
  • 5-12 借款费用和利息费用
  • 5-13 公益性捐赠扣除规定
  • 5-14 业务招待费扣除规定
  • 5-15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规定
  • 5-16 习题演练
  • 5-17 手续费及佣金
  • 5-18 其他扣除项目
  • 5-19 不得扣除项目
  • 5-20 亏损的弥补
  • 5-21 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5-22 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范围
  • 5-23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24 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无形资产
  • 5-25 其他资产
  • 5-26 免税收入、免征项目、减半征收税收优惠
  • 5-27 定期减免和免征额
  • 5-28 低税率优惠
  • 5-29 加计扣除
  • 5-30 投资抵税、减计收入、加速折旧
  • 5-31 其他税收优惠
  • 5-32 习题演练
  • 5-33 税收优惠总结
  • 5-34 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算
  • 5-35 境外所得抵免税额
  • 5-36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 5-37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 5-38 不定项选择题
  • 5-39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 5-40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 5-41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
  • 5-42 稿酬所得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目
  • 5-43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思路
  • 5-44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办法
  • 5-45 例题讲解
  • 5-46 工资薪金预扣预缴公式
  • 5-47 习题演练
  • 5-48 例题讲解
  • 5-49 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5-50 子女教育与继续教育扣除方法
  • 5-51 大病医疗和住房贷款利息
  • 5-52 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
  • 5-53 经营所得的基本规定与特殊规定
  • 5-54 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确定
  • 5-55 习题演练
  • 5-56 不定项选择题
  • 5-5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5-58 财产租赁所得
  • 5-59 财产转让所得
  • 5-60 习题与总结
  • 5-61 偶然所得
  • 5-62 习题演练
  • 5-63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1)
  • 5-64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2)
  • 5-65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3)
  • 5-66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4)
  • 5-67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5)
  • 5-68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6)
  • 5-69 个人所得税免税与减税项目
  • 5-70 个人所得税其他免税和暂免征税项目
  • 5-71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 5-72 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
  • 5-73 习题演练
  • 5-74 不定项选择题(1)
  • 5-75 不定项选择题(2)
  • 第六章: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
  • 6-1 房产税征税范围与纳税人
  • 6-2 房产税从价计征
  • 6-3 房产税从租计征
  • 6-4 房产税税收优惠
  • 6-5 房产税征收管理
  • 6-6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计算
  • 6-7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
  • 6-8 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
  • 6-9 耕地占用税税额计算
  • 6-10 耕地占用税税收优惠
  • 6-11 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
  • 6-12 契税纳税人与征税范围
  • 6-13 契税的计算
  • 6-14 习题演练
  • 6-15 契税税收优惠
  • 6-16 临时减免税情形
  • 6-17 契税理征收管
  • 6-18 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
  • 6-19 土地增值税计算步骤
  • 6-20 新建房地产项目的扣除
  • 6-21 旧房及建筑物土地增值税计算方法
  • 6-22 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 6-23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6-24 车船税税目和税率
  • 6-25 车船税的计算方法
  • 6-26 车船税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6-27 船舶吨税税目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 6-28 船舶吨税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6-29 印花税纳税人
  • 6-30 印花税征税范围
  • 6-31 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
  • 6-32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6-33 印花税税收优惠
  • 6-34 印花税征收管理
  • 6-35 资源税纳税人与征税范围
  • 6-36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6-37 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 6-38 资源税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6-39 环保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6-40 环保税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 6-41 烟叶税
  • 第七章: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 7-1 税收征管法的概念、性质和适用范围
  • 7-2 征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7-3 纳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7-4 税务登记申请人
  • 7-5 税务登记的内容
  • 7-6 习题演练
  • 7-7 证、账管理
  • 7-8 发票的管理与种类
  • 7-9 发票的开具、使用和保管
  • 7-10 习题演练
  • 7-11 纳税申报
  • 7-12 税款征收方式
  • 7-13 核定应纳税额
  • 7-14 应纳税额调整
  • 7-15 应纳税额缴纳
  • 7-16 责令缴纳
  • 7-17 保证相关规定
  • 7-18 纳税抵押
  • 7-19 习题演练
  • 7-20 税收保全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 7-21 欠税清缴与阻止出境
  • 7-22 纳税退还、补缴、追征
  • 7-23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 7-24 纳税信用级别
  • 7-25 纳税信用的修复
  • 7-26 税收违法行为检举
  • 7-27 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公布
  • 7-28 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 7-29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 7-30 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 7-31 行政复议的审查及决定
  • 7-32 习题演练
  • 7-33 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 8-1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
  • 8-2 劳动合同订立原则、主体 、时间
  • 8-3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 8-4 劳动关系已建立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处理
  • 8-5 劳动合同的效力
  • 8-6 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的区分
  • 8-7 劳动合同期限
  • 8-8 工作时间
  • 8-9 休息休假
  • 8-10 年休假
  • 8-11 劳动报酬与支付
  • 8-12 最低工资制度
  • 8-13 试用期规定
  • 8-14 习题演练
  • 8-15 服务期规定
  • 8-16 习题演练
  • 8-17 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
  • 8-18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 8-19 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分类
  • 8-20 劳动者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8-21 用人单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8-22 经济性裁员情形
  • 8-23 劳动合同的终止
  • 8-24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 8-25 经济补偿的支付
  • 8-26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
  • 8-27 集体合同
  • 8-28 劳务派遣
  • 8-29 习题演练
  • 8-30 劳动争议及解决办法
  • 8-31 劳动调解
  • 8-32 仲裁案件管辖、申请和受理
  • 8-33 劳动仲裁开庭
  • 8-34 仲裁执行
  • 8-35 劳动诉讼
  • 8-36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 8-37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和来源
  • 8-38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 8-39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条件与待遇
  • 8-40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纳
  • 8-41 职工基本医疗费用的结算
  • 8-4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的医疗费用
  • 8-43 医疗期计算方法
  • 8-44 医疗期内的待遇
  • 8-45 工伤保险的基本规定
  • 8-46 工伤认定
  • 8-47 劳动能力鉴定
  • 8-48 工伤医疗待遇和辅助器具装配
  • 8-49 伤残待遇和工亡待遇
  • 8-50 习题演练
  • 8-51 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 8-52 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 8-53 社会保险费征缴与管理(教程已更新完毕)

贾永红

会计专业资深讲师

TA的课程
相关教程推荐
menu home publish search App